我愛我家
華容縣第一中學 唐 輝
活動目的:1、引導學生了解親子矛盾的普遍性,降低焦慮感和內疚感,增強化解親子矛盾的信心; 2、幫助學生體驗親情,感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激發學生的感恩之情; 3、通過活動讓學生領悟與父母交往的基本原則,并學以致用,提高與父母和諧相處的能力。 活動重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感悟親情,能更好地理解、尊重和感恩父母; 2、引導學生學會處理親子矛盾。 活動難點: 引導學生學會與父母溝通。 教學方式: 游戲法、紙筆練習、體驗法、講授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 活動準備: PPT課件、錄音(家長的話)、學生小品表演、《我愛我的家》音樂MTV、心愿卡 活動對象: 高中一年級學生 活動時間: 2015年9月21日 活動過程: 一、暖身階段:我到我家 課前,學生圍坐成一個大圈。 教師:首先,我們要玩一個“我到我家”的游戲。游戲規則是這樣的:你們問“我家我家幾口人”,如果我回答“我家我家4口人”,那么就請同學們迅速組合,以4人為一小組,手拉手圍成一圈,組成一個小家,好嗎? 學生弄清規則后,教師發出指令,將團體分別分為4人、5人、6人、8人為一組。(上課時以最后在一起的8人為一小組。) 每一次分組后,教師分別問找到了“家”和沒有找到“家”的同學有什么感受? 教師小結:小小的游戲告訴我們,有家的感覺真好。有了家,我們就有了歸屬、溫暖和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家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二、過渡階段:我說我家 (PPT展示:爸爸媽媽與小孩子親密相處的圖片)教師:回想上幼兒園、上小學的時候,我們與父母的關系是多么的親密,我們是多么地依賴他們。在我們的心里眼里,父母是無所不能的。在父母的心里眼里,我們是可愛無敵的。我們相處得非常融洽、愉快。那么,進入高中的我們,與父母相處又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呢?讓我們回顧一下吧。 我說我家:請用比喻句的形式說說你現在與父母的關系。 句式: (1)我和爸爸的相處,好比是 , (描述狀態)。 (2)我和媽媽的相處,好比是 , (描述狀態)。 先小組內交流分享。然后,每組派一個代表總結本小組的發言,并說說在活動中自己的感受。 教師小結:在剛才的分享中,我們聽到,有的同學跟爸爸媽媽相處得比較融洽,有的同學跟父母之間有一些小小的隔閡和矛盾。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初中高年級和高中低年級的學生與父母最容易出現親子溝通方面的問題。這是一個普遍現象,我們不要感到內疚自責,也不要客意的回避。作為高中生,我們在家庭中的角色應當是積極主動的,我們可以作出一點改變,為家庭的和諧獻上自己的一份努力。 三、工作階段:我建我家 (一)、感悟親情 (PPT展示圖片:爸爸全身濕透為兒撐傘,照片感動全球250萬人。)教師:這是最近網絡上傳得最火的一張照片。照片中可以看到,一位父親為孩子打著傘,自己的后背卻被雨水淋透了。這一幕被網友拍到,隨后照片在國外網絡相簿Imgur被瘋傳。臺灣媒體東森新聞云網表示,短短13小時內被這張圖片感動的人超過250萬人。 1、學生分享:看到這張圖片,你有什么感受或體會? 2、感悟親情:每人分享一個片斷:父母留給你的最感動的一個記憶是什么?先組內分享,后小組派代表班內發言。 3、教師小結: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無條件的,是永恒的。感悟親情,可以讓我們學會感恩,和父母的心走得更近。那么,父母的心里有什么渴望呢?我們一起來聽聽下面這段錄音。 (二)、主動溝通 播放mp3(PPT同時顯示虛擬人形圖像)教師:最近我采訪了十幾位家長,并把他們集中反映的一個問題錄了下來,大家聽聽看有什么感受? 錄音內容: 家長的話1:唉,我的孩子和我是形同路人呀,一個屋檐下都不講話了。 家長的話2:我的孩子,以前他有什么都會跟我說的,可現在一回家就關上門或者出去玩了,啥也不跟我說了。 家長的話3:不知怎的,孩子突然脾氣大了,我都開不了口,一開口他就跟我吵。 家長的話4:我的孩子跟我說話很敷衍,我問他什么,他就“嗯嗯”地應付我。 學生發言:聽到家長們的心里話,你們有什么感受? 教師小結:我們應該主動和父母談心,與家人分享喜怒哀樂,讓他們知道我們需要什么。當你對父母敞開心扉的時候,常常會得到父母很好的理解。 學生討論:與父母溝通時需注意什么? (三)、心理換位 1、心理小實驗:小組內以2人為一小組,其中一人用兩根食指做出一個“人”字讓對方看,并問他(或她)看到的是什么字? 通過這個小實驗,大家有什么感悟? 教師小結:從我們自己的角度來看,我們擺出的是一個“人”字。可是,從你對面的同學來看,他看到的是個“入”字。從這個小小的手勢我們可看出,每個人都習慣從自己的立場來看問題。生活中的許多小矛盾由此產生,父母和我們之間也是如此。 2、情境體驗 (學生小品表演)學生邊走邊說:哎,真是煩死了,媽媽每次見我就問:“有沒有考試呀?成績怎么樣呀?弄得懂嗎?學習要抓緊哩。”正在這時,手機響起,是媽媽打來電話了。學生一看是媽媽打來的,心情煩躁,沒接電話,把它摁掉了。 學生討論:面對家長們詢問學習情況, (1)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站在自己的角度),你是怎么想的?如果這樣想,親子關系會如何? (2)坐在家長的椅子上(站在家長的角度),如果你把自己當成家長,想想你這樣問話的用意? (3)當你體會到家長的用意時,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小結:從剛才的活動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考慮問題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很容易引起沖突和矛盾。當我們學會心理換位,從父母的角度去看問題,我們發現,其實父母的很多我們所不喜歡的言行背后,也包含著深深的愛意。我們沒有理由用或簡單、或粗暴、或敷衍的態度來回應父母。 3、紙筆練習: 想一想,最近與家人之間的一次矛盾、沖突。 沖突事件: 當時我是這樣想的: “換位思考”后我想: 學生填寫后相互交流,并說說感受。 (四)、頭腦風暴: 以小組為單位,每人說一條或多條與父母融洽相處的小經驗。 小組討論。記錄員記錄成果,并將成果放到實物展示臺上,小組代表發言。 教師小結,鼓勵學生今后多多運用這些小策略。 四、結束階段:我愛我家 場景設計:播放音樂《我愛我的家》MTV 教師:《我愛我的家》,這是第一首平民歌手登上春晚所唱的歌。它優美的旋律和質樸的歌詞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就像這首歌里所唱的那樣,我愛我的家,愛是忍耐,愛是付出,愛是感謝,愛是珍惜,只有這樣,才能讓愛永遠住在我們的家。 愛她,就要說出來。下課后,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為父母寫一張心愿卡,送出我們的感恩,送出我們的祝福,也可以送出我們的期待,還可以送去我們的道歉…… 布置家庭作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填寫心愿卡,并及時送給父母。 附:活動照片 (責任編輯:admin) |